今年暑假,安徽師范大學輔導員馬星宇組建了一支包含新聞學、廣告學、網絡與新媒體等5個專業在內20余人的實踐隊伍,來到被譽為“中國高山茭白之鄉”的安徽省岳西縣,實地考察茭白產業是如何帶動當地近5萬人脫貧的。
“劉根焰是石關收購茭白的大戶,很多村民都會把茭白直接賣給他。這樣的帶頭人對產業發展起到了引領性作用?!弊哌M茭白主產區石關鄉,在黨群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的介紹下,團隊找到了劉根焰,跟隨他驅車幾十里山路來到冬茭試驗田、茭白加工包裝廠進行調研,與茭農親切交流。
為了全面深入了解茭白的全產業鏈,挖掘“小茭白 大產業”背后的故事,團隊成員還分組前往石關鄉東沖村、主簿鎮余畈村和溫泉鎮等地。在對話中追溯20年前主簿鎮18個農民在農技*徐善新、儲琳的指導下率先試種高山茭白的歷史;三進東沖村,聆聽村支部書記徐江庭敢為人先、帶領村民試種茭白的故事;參觀合作社負責人王艷華茭白田套養甲魚的立體種養水田,感知鄉村振興的熱火朝天……
半個月來,團隊共走訪岳西縣8個鄉鎮15個村莊,采訪了33位以駐村干部和產業帶頭人為主的典型人物。經過團隊創作,化為了可感、可觸的文字、圖片、文創、視頻。實踐期間,共完成37篇稿件、16部微視頻、2個IP形象及若干文創用品。
人物紀錄片《我在高山種茭白》,以*人稱視角展現了茭白產業帶頭人劉根焰如何一個人帶動一群人,把小茭白發展成鄉村振興路上的大產業?!耙徊客暾o錄片要經過構思、采訪、拍攝、剪輯、配樂等各個環節的打磨推敲,要求新聞人有工匠氣,因為我們記錄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,是一個時代的縮影?!贝舜卧牢髦凶寛F隊成員金夢婷對紀錄片的制作有了更深一層的思考。
由廣告學和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同學組成的可視化小組,將茭白擬人化,設計出了茭白的IP形象——小茭和小白,創作了一系列茭白表情包和印有茭白卡通形象的雨傘、水杯、筆記本、書簽等文創產品,繪制出了茭白廣告牌、路標牌的實景預覽圖,助力當地旅游文化產業的發展,受到共青團岳西縣委副書記儲岳峰與石關鄉鄉長葉先安的稱贊,并當場與從事茭白秸稈工藝品創作的綠茵合作社達成了合作意向。
馬星宇說:“小小茭白成為同學們剖析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密碼,產業振興的背后既有基層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不懈奮斗,更有黨和政府對鄉村振興的政策支持?!保ㄖ袊逃龍?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王志鵬 通訊員 劉紫儀 金夢婷)
團隊自主設計的茭白表情包及文創產品? ? 羅誠臣 攝
團隊成員走訪石關鄉農民,請教茭白種植及茭白文化。 羅誠臣 攝
本文轉載自中國教育新聞網,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,不代表本站觀點,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,如有對您造成影響,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!